9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中国城市改革与发展”课题调研组在昆明调研,并与昆明市委、市政府、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昆明城市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话题
昆明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思路和对策是什么?如何实现建成“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专家学者积极为昆明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
人本是核心产业是支撑
“如果产业上不去,城镇化过程的各种问题就会显现出来。”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在调研中说,目前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北美和欧洲,北美城镇化率达82%,欧洲城镇化率达74%。另外一个城镇化较高的地区是拉美。但从最终的效果来说,欧美被认为是城镇化的典型,而拉美的城镇化则是不成功的,其问题就出在“过度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超前城镇化,即城市化远远快于工业化,人口进入城市找不到工作,失业率居高不下;二是超大城市化,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了各种“城市病”;三是城市的贫困化;四是城市资源超载。造成过度城镇化的原因是缺乏坚实的产业支撑、极端放纵的人口流动政策和空间规划不足。
产业是城镇化的重中之重。董祚继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做大做强产业。比如,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就昆明来说,不管是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还是建设滇中产业新区,都应该明确产业聚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加强产业建设的同时,还要引导人口有序流动,这是实施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年人口大量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向大城市、省会城市聚集,这一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产业建设中还要做好盘活土地存量这篇大文章。要坚持城乡土地基本政策制度,稳步推动土地政策改革。董祚继说:“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拉美地区那么多问题,关键一点就是我们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所以不能放弃这个制度,但也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比如农用地规模经济不够,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比如农村宅基地造成土地的闲置浪费,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昆明与全国一样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土地的可持续供应。要解决这一难题,首先要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应该在“存量盘活”上做文章,做好城镇低效用地的开发、旧工厂改造及城中村改造。实行城乡用地增减挂钩,城镇用地扩大与农村建设用地的减少相挂钩的办法,并实行差别化的用地政策。昆明要发展旅游业、新兴产业,用地可采用“租让结合”、“只征不转”等。
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评中心副主任、调研组副组长牛伟宏对“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新型的城镇化必须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是简单地搞水泥和钢筋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城镇化不是把全部乡村变成城市的过程,而是城市与乡村互相吸引、双向渐进的过程。因此政府在新型城镇化职能定位中应是主导、引导和协调,而不是大包大揽。”
如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改革是动力眼界要开阔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中国城市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绕不开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副巡视员彭绍宗认为,昆明需从五个方面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创新驱动。创新是发展现代产业的核心,全球互联时代催生出大量的新市场和新的营销模式。昆明要更加重视和推动“两化”融合、注重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注重创新业态。二是改革推动。要从宏观层面分析改革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昆明应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通过改革来释放活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不断发展。三是产城联动。总结有效的经验,构建产业园区和城市化融合的发展方式,引导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和发展社会事业等城市化建设。四是政策拉动。要在战略定位和全面深化改革中,运用政策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五是绿色带动。昆明要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旅游服务产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蒲宇飞则提出,昆明的产业规划应适当“做减法”。他说,经济压力、环境压力、社会压力,是昆明产业发展面临的三个压力。这三大压力使昆明的产业发展高不成、低不就——发展高端产业缺乏人才支撑,走低端产业路线也不行,传统的冶金等产业又有环保制约。那么,昆明究竟应该怎样发展?他建议,昆明的产业要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对接,国内与国外对接,理想和现实对接。即: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对接,将传统产业植入互联网,用互联网实现我们整个产业的升级;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画“南北”“南南”两个圈,既要积极对接国内东部和一些发达国家,还要对接东南亚、南亚,真正形成一个战略高地辐射周边。他认为,当前昆明提出的“4+6”的产业规划需要做些减法,能否将与城市定位不相关的产业规划减去。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韩保江认为,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资本。资本要做大做强,关键是要有好的市场环境。昆明要利用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来发展产业。比如,昆明是阳光最充沛的城市,可以围绕新能源,把阳光、美丽的概念传递给全国、全世界。只有把市场归置好,昆明的特色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产业发展需要观念解放,观念更新。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更多是思想观念。他说在吸收新知识或者是新信息时,眼界要更广一些。要把昆明跟省内的城市、周边区域融合起来。一个开放的理念,一个前沿的视角,才能真正支撑昆明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如何打造“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生态是根本文化树品牌
昆明宜人的天气是这次研讨交流会上热议的话题,也是与会者们高度关注昆明如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主要原因。
环保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李庆瑞说,昆明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要以生态文明作为引领。城市的每一个发展规划都应注意环境容量、环境资源的资产负债表、环境资源的承载力等因素。良好的生态是发展旅游城市的基础,是提升旅游品质的资本,也是打造旅游品牌的着力点。
昆明应做好规划,实现协调发展。很多地方环境规划与城市规划衔接不协调,环保要求难以落实到城市发展的空间管控体系中。解决类似问题要更加注重规划衔接和规划后的控制,即明确环境容量,修订城市规划的目标;建立规划空间体系、环保体系,协调各项用地布局和环境的关系,提出控制性环境指标;实现规划之后的控制;还要按照国家的环保要求进行环境评价,使规划符合科学发展的原则。
对于如何建设世界知名旅游城市,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周久才说,旅游业的发展要跳出功利思维。旅游业要做大,产业规模也需要扩大,特别是旅游产品的供给需要增加。要从政策的角度去思考,通过抓产业机制改革、社会管理制度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释放新出台政策的红利,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他认为,昆明“世界知名旅游城市”的定位符合全球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但要实现这个定位,至少有三方面要求:一是城市一定要在某一方面有国际影响力,单纯靠旅游不容易达到,需要文化、经济、金融或其他方面的国际化影响附着于这个影响,产生更大的文化影响力。二是要有全民参与的社会环境,近十几年以来,各个城市的特色正在逐渐消亡,这里面有诸多原因,但其核心是自己缺乏对地域文化的自信,缺乏社会参与。三是要有完善的服务,政府要制定一管到底的政策,以体制作为保障。其次,城市定位后还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城市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