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昆明建设从“翠湖时代”迈向“滇池时代”,城市多中心布局逐渐形成,周边各县区强势崛起,发展空间日渐局促,昔日“核心区”的传统优势逐步丧失……
面对不断袭来的困局和挑战,五华区没有“吃老本、等外援”,而是“深挖内涵、就势升级”,用一个个像东方柏丰大厦、昆明老街、金鼎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区这样的转型实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如今,在高达百米的东方柏丰大厦内,白领们在处理着各类金融事务,金融特色楼已现雏形;古韵悠长的昆明老街,穿行在古街巷与咖啡馆中的游客,感受到的是特色文化旅游商业街区打造带来的古典与现代的融合;金鼎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区,在一个个创意范儿十足的项目之间流连,体验到的是工业遗存向创意产业高地的转身。
这也是五华区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道,经济新常态下,五华区更加注重内涵提升、产业转型,练内功、干细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从而实现稳增长。
搭框架
“三大建设”优化产业空间格局
长期以来,在创新思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条道路上,五华区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从第一个高新产业园区到第一条商业步行街、第一个大型外商零售超市,再到第一个智慧城市城区、第一个广告产业园区……
如今,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成为摆在五华发展面前的重大战略课题。
针对五华区既有全市传统商业中心区,也有发展明显滞后的城郊结合部和山区半山区,五华区的决策者在“强三、优二、精一”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向的基础上,以合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为着力点,实施了“南强、西进、北拓展”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中央商务区、昆明泛亚科技新区和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三大建设”。
其中,“南强”战略,以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为核心,重点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着力打造南屏步行街片区、翠湖小西门片区、红云龙泉路片区等重点商圈,着力做大做强服务业,引导服务业向高端升级。截至去年年底,辖区内聚集了3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6家全国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和分支机构,覆盖商贸、金融、能源、信息技术、化工、烟草等多个领域。
在所有主城区里,五华区可开发土地资源最少,可扩展空间也最小。为此,五华区实施了“西进”战略,以王家桥片区等城郊结合部为重点,围绕昆明泛亚科技新区这一核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昆明市面向泛亚地区科技创新基地、西北部城市副中心、创新型城市示范区。目前,已有联想科技城、绿地云都会、中铁云时代广场、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和中船重工第705研究所等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户建设,已成长为五华区新的重要增长点。
“北拓展”战略,则围绕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自然景观、农耕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做精现代都市型农业。按照全域城镇化推进的思路,积极引导产业上山、城镇上山,着力完善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主城功能的向北拓展打开空间,打造新的旅游经济走廊。
“南强、西进、北拓展”的发展战略堪称大手笔。如今,随着中央商务区扩容提质、泛亚科技新区全面提速、西翥生态旅游实验区开发加速突破,“三大建设”已经构建起五华区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了主城与新区发展,正着力推动打造五华经济升级版。
优产业
四轮驱动加速产业“脱胎换骨”
“三大建设”搭建起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框架”,但五华区资源环境空间十分有限,辖区内山区、半山区面积大,建成区面积狭小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空间有限,发展无限。坚持这一理念的五华人,提出了要举全区之力打造领跑昆明、服务全省的商贸商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文化创意中心“四大中心”。
“四大中心”和“三大建设”实现了功能与空间的有机结合,“四大中心”的打造,实质上是五华区立足自身优势,深挖内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作为全市商业中心,长久以来,商贸业一直是五华立区之本。在此基础上,五华区提出了建设商贸商务中心的思路,通过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商旅文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等,着力提升“商贸立区”内涵,推动传统商业向商务商贸转变,从服务业大区向服务业强区转变。一组数据可以更直观反映这一转变,截至去年底,全区商务楼宇总数达183幢,楼宇入驻企业近5000户,“亿元楼”达到9幢,联想科技、中国黄金集团等一大批高品质区域性总部企业纷纷落户。总部的聚集,带来的是相关产业集群,拉长了产业链,产业链的延伸又带动周边经济,产生更大的聚集,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提升。
金融是发展的核心要素,金融业可以推动一个区域经济产生新的活力。打造金融服务中心对于聚集了全省50%以上金融机构总部的五华区来说,无疑是最佳选择。如今,东方首座商务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存在。项目自实施以来,整体定位以“高纯度金融类企业”的招租方向及门槛设置为方向,力争打造“云南首个金融类专业级五A甲级写字楼”。
深挖内涵转型升级
撬动经济稳增长
“虽然企业之间目标市场既有交叉也有错位,但更重要的是,金融要素的聚集,实现了金融企业抱团取暖、聚集发展、规模发展。”一家金融企业负责人说。
和打造金融服务中心一样,聚集了全省最重要的教育、科研、人才资源的五华区,在打造科技信息中心方面也有着先天优势。
“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依靠科技,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兴产业,是五华区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发展方向所在。”五华区委书记金幼和说,五华区正着力打造科技信息中心,近年引进项目尤其注重发挥科技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通过科技为经济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使科技信息中心的打造成为五华转型发展的一把“钥匙”。
为打造文化创意中心,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五华区因地制宜摸索出了5种不同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根据产业发展特点,把文化产业与都市经济、旧城街区改造、老旧厂房仓库利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相融合,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并围绕“文化+”的概念,深挖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昆明老街、金鼎国家广告产业园等文产项目,目前已初显成效。2014年,全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30.27亿元,全区营业收入亿元以上文化企业共8家。
强内核
文化创意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在五华区的经济版图上,金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园区异军突起,成为稳增长的“热点”。园区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计到2016年园区产值可超过30亿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一个城市的魂,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素有‘文化区’之称的五华来说,已经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成为引领全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金幼和说,五华区文创产业依托金鼎山片区、学府路发展带、昆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为核心的“一山、一路、一园区”,集中于文化科技、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艺术创意、数字娱乐等项目,实现错位发展,产业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有明显提升。
打造云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高地,没有经验可循,因此,五华区把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点放在了提升内容原创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融合力上,从园区到企业坚定树立品牌意识。
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将以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目标,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以构建众创空间等企业服务平台为载体,从“互联网+品牌”、“互联网+广告”、“互联网+贸易”、“互联网+创新”等方面推动广告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从“文化+”助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各行各业的产品打上云南标签,辐射至南亚、东南亚经济版图的各个方位与角落。
“文化走出去”正在变为现实。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南博会上,云南皇威传媒有限公司和老挝国家电影总局达成了电影供片战略性合作协议,将“在老挝国家电视台开辟中国剧场、中国农场、中国动漫栏目”等方面进行友好合作。而早在去年,皇威公司译制的《木府风云》、《舞乐传奇》等9部356集优秀中国电视剧,就已经输出到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播出后受到热捧,今年还计划译制1095集影视剧。
在园区内,像皇威传媒这样“走出去”的文创企业并非个例。昆明盛策同辉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公司互联网+高科技全感官体验新媒体技术,已服务于澳大利亚、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此外,五华区还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布局“众创空间”建设。第三届南博会上,昆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还签约了包括派生加速器金鼎创客空间、南亚互联网+创业基地等多个项目,并启动2015“彩云之南,创意之滇”创客大赛,围绕云南产品和品牌与互联网+的融合,从创意的征集到发现优秀项目,然后给予大力扶持,让优秀的创业项目落地,让创意实现商业化,创造真正的价值。
无疑,此举将把园区培育为“互联网+文化+N”模式下,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高地和热土。
新创意迸发,新项目不断,在“互联网+”顶层设计出炉、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五华区文化创意产业顺势而为,将迸发出更强大的创新驱动力,成为稳增长的强力引擎。(昆明报业全媒体记者 贾献培)
随评
打开稳增长新引擎
“三大建设”优化产业空间格局,四轮驱动加速产业“脱胎换骨”。在产业发展方面,五华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不失为调结构、促转型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众所周知,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双引擎。对于素有“文化区”之称的五华区来说,如何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作为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的先导产业,是区委、区政府着力下好的一盘大棋。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和稳增长较为严峻的形势下,五华区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把丰厚的历史文化科教资源整合,形成以金鼎山片区、学府路发展带、昆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为核心的“一山、一路、一园区”别具一格的文化创意产业社区。产业集聚、链条延伸、拉动明显的产业结构创意园区,充分释放出新型业态的价值功能,吸引汇聚了各种创新元素焕发活力,创业创新在这里成片萌发,规模经济效应初露端倪。其中的金鼎昆明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成立两年就集聚220家文化创意企业,园区产值以平均20%的速度逐年递增,去年实现相关产业产值10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产值6亿元,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当前,昆明市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作为工作的主旋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各地都在想方设法探寻产业转型升级,把加快推进重大项目作为稳增长的抓手。如何发挥优势、选择产业、错位发展?五华区另辟蹊径,先行一步: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引领全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提升五华区文化竞争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都市经济的战略高度,用“大文化”理念引领和总揽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和特色文化街区,形成了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创业生态圈,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区里的“品质产业”,以推动产业强区,加速跨越发展。
可以说, 五华区迎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春天,驶向开往经济稳增长的快车道,其示范价值和带动作用将会不断凸显。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在那场金融寒流席卷多国之时,一些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反而逆势而为,犹如“寒冬里的一股暖流”,催生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其实,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深刻的文化问题。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如何以优势产业、创意产业为有效抓手和突破口,撬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稳增长促跨越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对昆明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课题。(作者小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