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近7000亿元净利润的中国银行业,却承担着10000多亿元的不良贷款。
银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1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94亿元;不良贷款率1.5%,较上季末上升0.11个百分点。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新增1410亿元,季度增幅创下新纪录。至此,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14个季度反弹,不良率连续8个季度上升。
5月初,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惠誉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的报告认为,房地产风险将是中国银行业稳定的最大威胁,因为银行业对房地产抵押物有很强的依赖性,且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关系密切。惠誉指出在其所评级的中国银行机构中,居民住宅抵押贷款和房产抵押的公司贷款自2008年年底以来增长了4倍,而同期贷款总量增长了2.6倍。使用房产进行抵押的不仅是开发商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甚至连普通公司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的抵押物也多为房产。
不过,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查阅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发现,导致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飙升的罪魁祸首并非房地产,而是制造业以及批发零售业。
房地产开发贷不良贷占
不良贷款总额比重仅3%
在上市银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余额中,占据大头的并非房地产类贷款。在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统计的11家上市银行中,房地产开发贷不良贷款余额250亿元,占不良贷款总额的比重仅3%。
房地产业公司类贷款占比(15.75%)在所有上市银行中最高的光大银行,其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的占比仅为0.3%;中信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13.36%,开发贷不良贷款率仅0.2%;上海浦发银行房地产开发贷占比重10.55%,开发贷不良率仅0.43%;而兴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占比12.07%,但开发贷不良贷款率仅0.01%。
相对而言,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的开发贷不良贷款率则较高,但是也低于其各自银行的均值。
截至6月30日,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余额达到1595.43亿元,较2014年底大幅增加了345.73亿元,不良率更是攀升至1.83%,成为全部16家A股上市银行中惟一超过1.5%的“最不良”银行。而房地产行业作为农业银行第三大主要贷款行业,房地产开发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1%,开发贷不良贷款余额70.7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亿元。开发贷不良率1.18%,虽然大大高于前述股份制银行,但仍低于农业银行1.83%的行业均值。而农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仅0.32%。
建设银行对公和对个人相关的房地产贷款合计占比接近3成,尤其是在个人按揭贷方面。而其房地产开发贷不良率在16家上市银行中也是最高的。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开发贷不良贷款余额为72.87亿元,不良率为1.4%,较上年末增加0.3个百分点。个人按揭贷款不良率则仅0.26%,个人按揭不良贷款余额64.5亿元。
工商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4%,比上年末上升0.27个百分点。在房地产开发领域,重点支持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优质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优化房地产贷款品种及区域结构,不良贷款率0.97%。
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行业是制造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
其中,农业银行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分别高达4.37%、7.82%;工商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率3.04%,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比率6.09%;建设银行制造业不良率4.67%,批发零售业不良率7.09%。中信银行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两个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达到86.53%;平安银行商业、制造业和零售贷款(含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总额的97%。
“房地产开发贷对银行来说是综合回报较高、风险相对可控的信贷资产。对开发企业的金融支持常会撬动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的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合作,综合收益率较高;同时房地产开发贷款通常以房产作为抵押,相对其他行业贷款不良率较低,总体风险相对可控。个人按揭贷款业务更是具有资产优质、资本节约的特点。这两块贷款业务风险虽有,但总体压力不大。”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夏丹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分析表示。
长三角、珠三角、东北
成不良贷款重灾区
从不良贷款分布区域上看,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北地区成为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的区域。宁波银监局发布数据称,截至2015年6月末,宁波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67.98亿元,不良贷款率2.39%。截至2015年6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额308.51亿元,不良贷款率4.08%。据悉,像宁波地区这样不良率超过2%的,在浙江省11个地区中共有6个,其中3个地区超3%。从较早的温州、杭州、宁波,现在已经蔓延到了绍兴、金华、舟山等地。
据中信银行半年报,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余额共计223.51亿元,占比为73.34%。工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较多的地区是西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其中,房地产领域不良贷款率0.77%,低于全行不良率0.63个百分点。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表示,近两年部分地区不良贷款率上升速度稍快,比如浙江省整个区域的不良贷款集中暴露,但到去年下半年已经逐步减缓。就全国来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于风险可控制的范围内,完全有能力化解不良贷款的风险。增加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企业、中小企业包括一些出口型的企业,还有能源资源类的企业如煤矿等。
不会因为存在风险
就收紧房地产贷款
众所周知,中国房地产蕴藏着风险,甚至十多年前经济学家就采用房价收入比指标来提示中国存在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但之后中国的房价(尤其是一线城市)一路高歌猛进、屡创新高,甚至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都明显低于制造业。
对此,一位银行业界人士分析表示,这是由于中国房地产的土地供应由政府垄断,而房产属于不可贸易商品,不受国际市场供求的影响,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控制土地供给来调控房价。因此中国的房地产业并不遵守所谓的市场机制,而是更多地受到政府干预和扶持的影响。
而去年以来楼市救市政策不断升级,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一线楼市成交量已经回暖。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类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反弹并不明显,而且,从银监会到央行到商业银行,一直重申“严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以及房地产开发贷风险”。
工商银行半年报表示,密切监测各地房地产市场风险变化,重点支持大型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优质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和保障性住房项目,优化房地产贷款品种及区域结构。并进一步完善个人住房贷款分类定价能力,严格个人贷款抵押物风险管理。
建设银行半年报显示,房地产开发类贷款重点支持信用评级高、经营效益好、封闭管理到位的优质房地产客户和普通商品住房项目,贷款余额4762.1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76亿元。
建设银行副行长章更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不良的处置是技术活,能化解还是要先化解,后处置。在处置过程中能核销出表外的更好,如果不行要打包,因为打包以后把债权就打没了;核销以后所有权还是我们的。比如说苏州一家房地产企业几个亿的贷款,已经核销了几年,没想到今年连本带息全部收回。”
李礼辉认为,银行不会因为房地产企业存在违约风险加大就收紧对其贷款,房地产仍然是我国的主要产业。
“银行仍有动力争取综合回报较高、风险相对可控的开发贷款,在客户结构、区域结构上则可能做一些调整。当然,也和各行的风险偏好和风格有关,如上半年,兴业、浦发、光大、平安、中信银行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就有提升。”夏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