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典型房企销售总额达21627亿元同比增长13%
挨过了2014年的“寒冬”之后,房企在“艰难且不易”的2015年迎来了销售的“暖春”。据某中心监测,30家典型房企的销售总额达21627亿元,同比增长13%;销售面积19941亿平方米,同比上涨14%,实现较好增长;但销售均价有所下降,为10846元/平方米,较2014年同期略微下降2%,这或许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来“以价换量”的威力。
在销售业绩不断得到好转的前提之下,2015年30家典型房企对于土地市场的把控,也呈现出了“上半年谨慎、下半年积极”的态势;同时,由于国内货币政策的持续放松,企业融资大增。根据某中心监测,108家监测企业2015年融资总规模达13600亿元人民币,融资规模为2014年同期两倍。
而就在昆上市房企的表现来看,据克尔瑞·房价点评网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云南本土上市企业云南城投以35.78亿元的销售额拔得头筹;同时,蓝光天骄城则以24.48万平方米的销售数据位居单盘销冠。据业内透露的消息来看,近期碧桂园在昆快速扩展布局,2016年,有望多个项目同时亮相。
综合各方条件来看,机构认为:“2016存量盘活与整合将成为企业的新常态,房企转型亦进入深水区。”而典型上市企业也将“强者更强”。
业绩
房企销售整体回暖 典型房企业绩普增
2015年最后一个月,根据某中心监测,30家典型房企12月销售金额环比上升15%,房企年底业绩冲刺效果显著。从年度累计完成业绩来看,同比上升10%,相比于去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万科销售金额环比增长38%,同比增长33%,累计业绩达2615亿元,强势卫冕2015年度房企销售第一名;而恒大12月合约销售额289.5亿,同比增167.7%,环比增62.1%,在众多项目的热销下,恒大亦挺入两千亿房企俱乐部。
总体而言,在挨过了2014年的“寒冬”之后,房企在2015年迎来了销售的“暖春”。据某中心监测,30家典型房企的销售总额达21627亿元,同比增长13%;销售面积19941亿平方米,同比上涨14%,亦实现较好增长;但销售均价有所下降,为10846元/平方米,较2014年同期略微下降2%。依季度来看,一季度的销售情况表现一般,2月份受春节影响销售为全年最低;二季度在降息、降准等政策利好作用下,市场情况好转,企业为冲刺半年业绩也加大营销力度,整体的增长非常明显,5月份的同比增长更是高达44%,当然这也和2014年上半年销售疲软有关;三季度房企一定程度上放松了销售,但整体依然保持较好增长;四季度前两月销售增长均在15%以上,尽管12月销售同比微降1%,但是仍然为全年最高。
30家典型房企:
第一梯队(千亿企业7家):万科地产,绿地集团,恒大地产,保利地产,万达商业,中海地产,碧桂园;
第二梯队(500-1000亿):华润置地、世茂房地产、绿城中国、融创中国、金地集团、富力地产、龙湖地产、招商地产。
拿地
2015年 上半年谨慎下半年积极
12月,据机构的监测数据显示:20家房企拿地量价齐升,拿地总面积高达1538万平方米,为全年最高;平均楼板价5179元/平方米,也处于全年平均楼板价最高价位。
而2015年房企拿地态度基本呈现出“上半年谨慎、下半年积极”的特征,这主要是受到政策、土地供应、企业战略等方面影响。
2015年30家典型房企新增土地总建筑面积约18345万平方米,同比小幅减少2%。典型房企上半年的谨慎拿地与下半年的小冲刺结合,是全年拿地量下滑,但下降幅度不大的主要原因。其中上半年房企拿地积极性不高,则是全年房企新增土地总建面积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2015年上半年,整体楼市还没有全面回暖,房企销售表现不佳。房企普遍采取加快去化、暂缓拿地的策略,整体拿地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政府推地力度也不大,所以导致2015年上半年典型房企新增土地总建面积同比下滑三成多。
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二季度以来,企业销售开始快速增长。加上2015年国内融资环境一片大好,房企纷纷通过公司债融资,企业现金得到很好的补充,下半年房企拿地积极性有所抬头,土地市场迎来一个小高潮。
虽然典型企业新增土地储备面积出现小幅下滑,但是拿地金额却仍然有明显增长。全年30家典型房企拿地金额约为7648亿元,同比上涨37%;新增土地储备拿地均价为4169元/平方米,上涨了40%。一方面与土地价格居高不下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房企拿地结构有关,30家典型企业在一二线城市拿地面积占比达到68%。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大洗牌,2015年房企拿地最突出的特点是“收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相较于传统招拍挂的拿地方式,收购拿地对于房企最具吸引力的一点是能够低成本拿到一些优质地块。
融资
国内融资环境持续放松 企业融资大增
回顾2015年上市房企的融资之路,可谓精彩。根据某监测报告显示:“108家监测企业2015年融资总规模达13600亿元人民币,融资规模为2014年同期两倍。”
分析显示:继2014年降息以来,2015年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先后实施了5次降准降息,贷款利率进入历史低点;而发债审批标准也有所放宽,使得发债通道畅通。这也直接造就了2015年企业融资的井喷现象;企业经营方面,销售回暖,带来融资扩张信心,“借新还旧”改善财务状况颇为常见。
从108家监测企业的融资类别情况来看,2015年,房企票据、债券类融资成为房企融资的主流方式,金额达7376亿元,占比54%,较2014年48%的占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而传统的银行贷款模式的比例大幅下降,仅占9%;增发配股的比例2015年有所增加,达20%,若非受到6月股灾的影响,增发配股额度将进一步增加。
2015年,房企在融资方式上有更多变化和创新。例如股权私募基金的增多、资产证券化方式的出现。典型的如世茂进行的两次融资创新,一次是物业费资产证券化,另一次是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这都有效盘活了企业资产,也为房企融资拓展了新渠道。
同时,监测显示,2015年108家监测房企境内融资比例达87%,而2014年同期比例为48%,房企境内、境外融资态势发生了巨大转变。在年初佳兆业债务违约事件影响下,房企海外发债的难度实际是在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境内资本市场的逐渐宽松,促使更多房企主动选择境内融资,并有部分房企境内融资以赎回境外高息债。
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的贬值导致房企境外融资成本增加,而境内2015年多次降息,融资成本的下降明显,尤其是房企公司债成本一低再低,更是境内融资大增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房企公司债成本的普遍水平在4%-7%之间,发债就相当于赚钱。
其中央企和行业巨头更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中海地产、保利地产两家央企发行的公司债利率水平仅3.4%,万科3.5%,金茂3.55%等,较大降低了房企的财务成本。
链接
去年12月份13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3家为房企
年末,宝能系举牌“百年老店”万科,令市场惊诧不已,保险资金举牌如此猛烈。截至去年12月21日,据《证券日报》通过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自去年12月1日至12月21日,13家上市公司被举牌,其中有10家涉及险资,而从公司来看,安邦人寿、安邦财险、阳光人寿和阳光财险举牌的动作比较频繁,房地产业被举牌的公司较多,涉及3家,分别为:万科A、金融街和京投银泰。
对于近期房地产行业成为被举牌的焦点,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国内龙头房企的PE仅在7倍至9倍之间,与险资直接在一线、二线市场买商用楼、或者买地开发的高投入、低回报相比,买地产公司股权更加划算,地产公司现金流和盈利稳定,提供了较好的分红收益率与ROE(净资产收益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健康相关的产业都会迎来新的机会。保险公司除了积极拓展商业养老保险外,还将加快养老服务业和保险产业的结合。其中,养老社区的建设将是重要的一环。”
亦有观点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所体现的机构对龙头绩优公司或品牌公司的举牌收购,显示出中国机构投资者步入并购市场的一个变化,即传统对劣质公司的收购正在向品牌与优质公司转移,体量与规模的变化也显示出中国资本市场的潜力。”
预测
某研究中心2016年存量盘活与整合新常态 房企转型进入深水区
行业正在急剧发生变化,2015年注定是个转型年,2016年房企将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去库存压力增大,转型进入深水区,行业将进入一个存量盘活和整合的新常态。展望2016年,房企还将从利润与规模、产品与布局、土地与融资、主业与多元、创新与升级等五大维度入手,积极应对市场新常态。
总结来看:“不同能级房企将持续分化,大型房企依然无法逆转利润空间压缩的大势,而小型房企虽然受益融资环境宽松,债务结构有所改善,但生存困境仍然存在,或将难以承受竞争压力,逐渐濒临淘汰。行业存量盘活与整合时代,去库存、转型与并购整合大势所趋,将成为所有房企共同思考的问题。”
上市房企在云南
云南城投以35.78亿元拔得头筹
总结2015年,在昆上市房企的发展步伐,不妨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克尔瑞·房价点评网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在昆上市房企中仅有云南城投、蓝光实业、万科地产3家房企的销售金额进入前10,分别是以35.78亿元、22.64亿元、16.43亿元进入第二、第四、第八的排名;就销售面积来看,同样前面3房企进入前10,销售面积分别是:41.51万平方米、29.38万平方米、18.79万平方米。
就单盘的表现来看,则也仅有蓝光天骄城、金地悦天下进入前10,分别以12.38亿元和10.26亿元的成交位列第五和第八;同时,蓝光天骄城则以24.48万平方米的销售数据位居单盘销冠,2015年,蓝光地产骤然成为在滇上市房企的数据争霸强者。
那2016年,上市房企在昆明将有哪些新举措?据业内透露的消息来看,近期碧桂园在昆快速扩展布局,2016年,有望多个项目同时亮相;不仅仅是碧桂园,恒大、中海等企业,或也将有多个项目亮相。
就土地市场的表现来看,由于2015年昆明土地市场供应大幅度缩水,在昆上市房企的拿地举措并不明显,仅有恒大地产表现出彩,在今年5月和6月两次拿地,分别是:云报集团与云南恒云置业有限公司拿地西山区福海街道办事处,地块面积225516.13平方米,成交金额201830万元;另外,恒大以昆明恒畅置业有限公司拿地昆明市高新区大塘子村,地块面积113778.56平方米,成交金额50874.48万元;2宗地块均已进入销售阶段。
同时,近期上市房企的品牌信誉也遭遇重大挫折:金地地产在昆明首个项目遭受“精装房质量门”事件,这也造成不少购房者对于品牌房企实力的大诟病。
不少市民、业内人士开始质问,为何品牌房企来昆后就纷纷出现质量、信誉缩水?这一问题也等待着未来不少上市房企在昆的具体作答。